一、 技術特性
1.1 放電特性
|
|
F 放電容量與放電電流關系
放電電流越小放電容量越大;反之,放電電流越大放電容量越小。
F放電容量與溫度關系
溫度降低放電容量減少。
|
|

下圖為25℃溫度下0.1C10(A)--2.0C10(A)的放電電流放電至終止電壓時的定電流放電特性圖。可以看出,10小時率、3小時率、1小時率的放電特性均較為理想。
1.1.2 放電容量與環境溫度的關系

1.2 充電特性
|
|
F 浮動充電應解決的兩個問題
○ 補償電池因自放電而產生的容量損失
○ 避免過充電造成電池壽命的縮短
F常溫下的最佳浮充電壓:2.23V/單格
|
|

蓄電池放電后的回復充電也可以采用浮動充電方法(電壓2.23V/單體)。上圖是按10小時率額定容量50%及100%放電后的定電流[0.1C10(A)]定電壓(2.23V)充電特性圖。放電后的蓄電池充滿電所需時間隨放電量、充電初期電流、溫度而變化。如圖中100%放電后的電池在25℃以0.1C10(A)、2.23V/單格進行限流恒壓充電,24小時左右可以充電至放電量100%以上。
1.3 保存特性
1.3.1 蓄電池貯存環境溫度、貯存時間與容量關系
充滿電的蓄電池如果放置沒有使用,也會由于自放電而損失一部分容量。上圖反映的是蓄電池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的容量保存情況,環境溫度越高、貯存時間越長,蓄電池的容量損失也越大。可以粗略計算,在25℃環境溫度下放置時,公司Telion系列蓄電池每天自放電量在0.1%以下,這是由于特殊配方的鉛鈣合金蓄電池自放電量可控制到最小程度,約為鉛銻合金蓄電池1/4-1/5。由于溫度越高蓄電池自放電越大,長期保存時請盡量避免高溫場所。
1.3.2 剩余容量與開路電壓關系圖(充滿電的蓄電池貯存一段時間后測量)
|
|
注:長期保存后,有時要經過幾次循環充放電,蓄電池才能恢復容量。
|
|

二、使用與維護
2.1 蓄電池使用環境
|
|
F 使用環境溫度范圍:-15℃~+45℃;
F 避開熱源和陽光直射場所;
F 避開潮濕、可能浸水場所;
F 避開完全密閉場所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