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日,《重慶晨報》對中科通達進行了專題報道,以下為《重慶智能交通蛋糕將有新吃法》文章的內容。
深圳渝商抱團返鄉
城市智能交通是一塊巨大的蛋糕。根據“十二五”相關規劃,預計未來10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在1820億元左右。
但這顯然并不是一個容易下嘴的蛋糕。國內城市智能交通的決策權過于集中,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參與競爭的企業數量達到數百家,競爭激烈,想從這個蛋糕上分一塊還真有點難。
盧忠希望帶來點新模式。盧忠認為自己有新三板的融資渠道,同時還有深圳渝商投資公司的資金支持,完全可以用“零成本”模式介入重慶的智能交通市場,與地方政府以資源置換方式開展業務。在資金和自有技術的雙重保證下,盧忠希望加快市場開拓的速度,用三年完成銷售目標,以期順利轉創業板上市。
盧忠:中科通達集團副總經理,重慶市中科通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,深圳重慶商會常務副會長,深圳渝商投資公司發起人之一。
盧忠正在重慶力推的兩個產品引起了有關部門的興趣。一個產品是自動違章記錄系統,一個是自助違章處理系統。前者能夠代替現有的人工錄入違章抓拍車號,實現圖像自動識別和自動錄入,能夠使得信息及時上傳和處理,比如套牌車一旦進入系統,就會及時識別,縮短追查時間。后者則免去違章車主多處奔波之苦,在自助處理平臺上就能完成扣分繳納罰款的手續,提高辦事效率。這也是中科通達的兩個核心智能交通產品。
5年沖上新三板
如果回溯這家企業的成長歷史,其發展速度會讓人大吃一驚。這家企業于2007年6月在武漢創立,當年就完成智能交通產品銷售300萬元。在2008年即業績翻番,并且獲得高科技企業認證。在2009年完成重組之后,中科通達當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4000萬元。隨后的幾年業績連續提升,到2012年,公司完成銷售額1.3億元,當年8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,10月就在新三板掛牌。
盧忠和這家新三板企業的淵源要回到2000年。當年,24歲的重慶奉節人盧忠在西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不久,便南下去了深圳,在海爾電腦擔任售后服務工程師。如今的新三板企業中科通達董事長王開學當年是深圳海爾代理商,盧忠因為售后服務和王開學逐漸熟悉起來。到了2003年海爾停止旗下的電腦業務,盧忠便進入王開學的公司工作。王開學發掘了盧忠的銷售能力,委任他做銷售經理,帶著團隊打拼市場。
直到2007年王開學離開深圳,回到武漢白手起家創立中科通達做智能交通,盧忠因為一直是前任老板的親密伙伴,這也使得他后來成為這家新三板企業的股東。而老板離開后,盧忠也在深圳開始自主創業,最初是代理臺灣的工業計算機產品,后來逐步開始做防火墻和路由器的硬件開發和代工,后來發現硬件利潤日趨稀薄,盧忠則將企業轉型做軟件開發和網絡安全設備。后來盧忠的企業則被一起裝入中科通達,在新三板掛牌后,企業對轉板有了時間和銷售規模上的量化要求,中科通達開始從武漢擴張,逐步發展全國市場,盧忠也被委任開發西南地區,把西南總部放在了重慶。
智能交通將進入井噴期
盧忠介紹說,1995-2000年是中國智能交通的萌芽期,第一批中國城際智能交通企業在此間誕生。這一期間示范或開工建設的項目不多,主要圍繞北京、上海、大連、廣州等地展開。
2001-2005年進入發展期,國家科技攻關計劃“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和示范工程”確定十個城市的示范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天津、深圳、重慶、濟南、青島、杭州、中山等城市入圍。在這個背景下,第一批成立的城際智能交通企業開始拓展銷售網絡,企業實力逐漸增強。從2002年開始,參與城際智能交通設計的公司從原來的3~4家快速增加到目前的幾百家。
盧忠說,2005年至今則是快速發展期。中國第一批智能交通企業迎來成立10周年紀念日。如今,這些企業多數都已經進入資本市場,并成為中國城際智能交通行業的領導者。而中國智能交通即將迎來井噴期。數據顯示,2013-2015這三年全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合計將達到750億,而2015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。而根據十二五規劃,未來全國的智能交通總投入將達到1820億元。
中科通達速度
中科通達2007年才進入智能交通行業,入行時間較晚,為什么能夠在短短五年時間登陸新三板?盧忠說,彼時的行業發展并不如想象中成熟,國家行業標準和地方行業標準都相當匱乏。而且國內產品單一,技術不成熟,包括相機、雷達等部件大多依賴進口。參與市場競爭的以本土企業為主。
盧忠說,在中科通達入行之后,行業標準開始日益完善,先后出臺了電子警察、卡口、視頻監控的相關標準。
中科通達的發展則從兩方面入手。研發方面,研發人員由2007年的6人增加到2012年的50人。每年投入研發金額400萬,每年有2-3個研發產品投入市場,并與多家高校研究所合作,先后獲得70多項產品榮譽證書與質檢報告,目前中科通達公司已成為華中地區研發實力最強的ITS企業。在銷售方面,中科通達占領了湖北市場80%的市場份額。并在2010年開始拓展省外市場,逐步成為河南省、天津市等地的智能交通建設商與服務商。
這種速度使得中科通達成為湖北省政府批準的首批新三板試點企業,并于2012年10月25日掛牌(股份代碼:430154)。
重慶市場攻略
盧忠預計重慶未來的智能交通市場將超過百億。盧忠說,盡管競爭對手眾多,但他已經想好了中科通達的對策。
盧忠認為中科通達自有核心競爭力。首先作為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平臺,有較強的融資能力,企業可以采用BT或BOT等多種方式介入市場,這對于資金吃緊的地方政府來說有著較大的吸引力。
因為盧忠還是深圳重慶商會的常務副會長,同時也是商會下轄投資公司的發起人之一,他希望把抱團的資金優勢引入到智能交通項目之中。盧忠說,具體操作模式很多,比如把一個區域的智能交通、平安城市、高速卡口、城市智能照明等智慧城市項目全部打包,政府不用拿出現金支付成本,按一定的條件給企業置換資源。而后期支付資金則來自于投資公司對相關資源進行的增值,整個項目則可以打包成為金融工具進行融資。“這樣通過企業、財團和政府之間的資源互換,打通了城市智能交通升級的成本瓶頸。”盧忠認為,背靠投資財團,或許能夠開拓一條全新的市場之路。